按照大中小学不同学段要求,根据不同类型课程教材功能,融合渗透“党的领导”相关内容。
(一)中小学课程教材安排
以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课程教材为主,艺术课程教材有重点地纳入,其他学科课程教材有机渗透。
1.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教材。重在讲述党的先锋队性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等基本知识,对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等进行阐释,结合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等,引导学生感受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伟大建党精神,理解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筑牢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根基,了解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的基本要求。
2.语文课程教材。注重以文化人,主要选取《吃水不忘挖井人》《谁是最可爱的人》《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喜看稻菽千重浪》等反映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以及《为人民服务》《丰碑》等阐述党的理论和革命精神的优秀作品等,引导学生感受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热爱党的领袖,拥护党的领导,传承革命精神,树立崇高理想。
3.历史课程教材。重在全面介绍党自成立以来,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历程和建设成就,讲述不同时期党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历史经验,反映党的领导的伟大功绩等,引导学生感受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责任感。
4.艺术课程教材。注重传承红色文化,主要通过油画《开国大典》、歌曲《英雄赞歌》、舞蹈《白毛女》、电影《英雄儿女》、歌剧《洪湖赤卫队》等美术、音乐、舞蹈、影视、戏剧形式的作品,反映党的领导的动人场景,体现人民群众对党的领导的真情拥护,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党爱国情感,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
5.其他课程教材。结合各门课程特点,选择典型人物、科学史实等鲜活案例素材,以及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脱贫攻坚、遏制疫情等重大发展成就和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北斗导航、量子通信等重大科技成果,体现党的领导的重大意义,引导学生矢志跟党走,树立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的坚定志向。
(二)大学课程教材安排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政治学类课程教材为主,法学类、历史学类课程教材有重点地体现,哲学社会科学其他课程教材和理工农医类、军事类课程教材全覆盖。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集中阐释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基本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论述,深入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重点阐释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精神谱系和政治品格,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永远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2.政治学类课程教材。政党是现代政治的重要现象,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政治学教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政治学类课程教材要重点阐明党的领导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党的组织结构、党的领导原则和领导体制,准确阐述党对人大、政府、政协、军队的领导方式,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党的领导”的主要内容,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理性认识和思想认同。
3.法学类课程教材。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重点阐述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深刻阐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系统阐述党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举措,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各方面的根本要求,引导学生忠实信仰、坚定捍卫、积极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4.历史学类课程教材。运用唯物史观,从大历史的角度,深刻阐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巨大贡献和宝贵经验,帮助学生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引导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5.其他课程教材。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文学、新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哲学社会科学其他课程教材和理工农医类、军事类等课程教材,要从自身实际出发,运用典型人物、英雄事迹、鲜活案例、科技成果、发展成就等载体,将“党的领导”相关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教材之中,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最大的国情,坚定地永远跟党走,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